
【堤防标准化管理】防汛物资管理制度(参考条文)
发布日期:2024-11-27浏览量:0
防汛物资管理制度(参考条文)
1、防汛仓库物资管理实行首长负责制,物资品种及数量应根据防汛抢险预案进行储备,建立防汛物资使用管理台账,明确防汛物资调运流程,及时做好物资购置、补充、更新和管理工作。2、防汛物资仓库应做好防盗、防火,注意通风,做好灭鼠、灭虫工作。3、各项物资应按类别排列整齐,以“料位卡”标明材料名称、数量。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应与其他材料隔离保管,并在其附近布置消防设备。(1)物资堆码应充分考虑房屋、陈列架、外包装和物资本身的荷载。笨重的物品不宜叠放,应平稳放置;贵重、忌摔、易损物品不宜高置;易受潮物品应架空存放,避免与易受潮区域直接接触;易吸水变质膨胀类物品须密封保存,并釆取避水、避免刺破密封膜的措施;忌光照类物品应罩遮光布保存。(2)物资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1.8m,高于1.8m须釆取保护措施,堆垛顶部离顶棚应保持60cm以上距离;垛与垛的间距应不小于1m,垛不应靠墙、柱堆放,垛与墙的间距不应小于0.5m,垛与梁、柱的间距不应小于0.3m。(3)物资应分类堆放,规则有序,满足空气流通要求,预留搬运维护通道和回转空间,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。仓库内主要通道预留宽度应不小于2m。物资堆垛应设置明晰的标识,表明物资的名称、规格、数量、入库时间、保管期限与保管责任人等。(4)储备防汛物资的仓库应经常检查电气设备、线路是否老化损坏;消防安保设施是否正常有效;仓库屋顶、外墙、门窗、管道等处是否存在渗漏;地面、地下室、墙柱面、天棚灯处是否有冷凝露滴和积水;通风和避光措施是否落实;室内气温、湿度是否合适。(5)金属类易氧化腐蚀的防汛物资应预先釆取防锈、防腐处理;桩木、竹类、麻袋、麻绳、草包类等易遭生物腐蚀的植物类防汛物资应预先进行防虫、防霉处理,并适时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良好,抑制霉菌和有害生物的生长,必要时进行灭菌、杀虫和翻晒、倒垛等处理。(6)防汛物资应分批存放,不应将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物资混合堆放,调用时应执行“先进先出"的原则。储存到期的防汛物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废更新。5、小型动力设备储备管理应注意通风干燥、防锈保养。设备安装应牢固可靠,确保能够正常应用。日常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承担。6、照明灯具设备储备管理应防潮、防震、避免高温,安装搬运应避免碰撞。自带电源电池应充足电后保存,汛前须进行一次充电维护。灯具附件应匹配齐全,易耗件有足够备份。7、电缆(线)储备管理保存应防潮、防鼠,保持通风、干燥,防酸、碱和油脂污染。电缆规格应与发电机组、用电机具相匹配。8、水泵储备管理应防潮、防锈、注意上油保养。水泵附件应匹配齐全,水泵性能参数应明晰表明,与动力设备相匹配。9、机具储备管理应防潮、防锈,保持通风、干燥,搬运应小心操作、防止碰撞,注意安全。